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代表作
1
2
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建于532年至537年,是拜占庭帝国鼎盛时代的纪念碑,也是拜占庭建筑最辉煌的代表,[1]198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
罗马帝国繁荣时期,君士坦丁大帝都城迁到黑海之滨、欧亚大陆的交会处后,就将它命名为君士坦丁堡。325年,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亚,始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后受损于战乱。它是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的第三所教堂,一万多人参与建造工作,用了5年零10个月时间,最终在537年12月27日落成。[3][2]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改名为科斯坦丁尼耶(后改为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成清真寺,并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尖塔。[1]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高达54.8米,中央大厅上方由大穹顶覆盖,空间比罗马万神庙更为宽敞开阔。[4]正中直径长33米、高15米的半球形穹顶由40根肋拱组成,下接一个鼓座,在四角通过帆拱将圆形平面改变为方形,架在四角各一个长18.3米、宽7.6米的巨大墩座上。[1]

建设背景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指的是罗马帝国在公元四世纪分裂之后,继承罗马帝国正统政权,且据有东半部领土的帝国。而拜占庭帝国的中心,就是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