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径流

以泉水等形式泄入河道的降水
地下径流是指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并以泉水或渗透水的形式泄入河道的那部分降水

简介

大气降水形成的,并通过流域内不同路径进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水流。习惯上也表示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即径流量。按降水形态分为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按形成及流经路径分为生成于地面、沿地面流动的地面径流;在土壤中形成并沿土壤表层相对不透水层界面流动的表层流,也称壤中流;形成地下水后从水头高处向水头低处流动的地下水流。广义上,径流还包括固体径流和化学径流。径流是引起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水情变化的直接因素。其形成过程是一个从降水到水流汇集于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包括降雨、截留、下渗、填洼、流域蒸散发、坡地汇流和河槽汇流等。融雪径流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热量,使雪转化为液体。在融雪期间发生降雨,就会形成雨雪混合径流。影响径流的因素有降水、气温、地形、地质、土壤、植被和人类活动等。
径流指大气降水扣除损耗外,从地表和地下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
由地下水的补给区向排泄区流动的地下水流。是径流的一个组成部分。除存在于封闭的地质构造中的埋藏水和潜水面水平的潜水湖以外,地下水都处于不断的流动过程中。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以后,入渗的水一部分以薄膜水和毛细管悬着水形式蓄存在包气带中,使土壤含水量逐渐达到田间持水量,多余部分则以重力水形式下渗形成饱水带,这部分水继续流动,到达地下水面,由水头高处流向水头低处,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成为地下径流。地下径流或排出地表形成泉或排入溪沟构成河川径流的一部分,也有的直接排入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