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笋(学名:Lycopus lucidus Turcz. ex Benth.)[2],别名提娄、地瓜儿 苗等[1],为唇形科(Lamiaceae)地笋属(Lycopus)多年生草本[3][2]。地笋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国家,北美地区亦有分布,在中国主要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3][4]常生于海拔320~2100米的沼泽地、水边等潮湿处[3][4]。 地笋植株高60-170厘米;根茎横走,具节。茎直立,呈四棱形,通常不分枝。叶具极短柄或近无柄,呈长圆状披针形,两面均无毛。轮伞花序无梗,呈轮廓圆球形,多花密集;小苞片为卵圆形至披针形。花萼呈钟形,萼齿为披针状三角形。花冠为白色,冠檐不明显二唇形。小坚果为倒卵圆状四边形,基部略狭,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1月。[3] 据《中华草本》记载,地笋的地上部分和根茎皆可入药,其地上部分入药名为泽兰,味苦、辛,性微温,具有解毒消痈[yōng]、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的功效;根茎亦可入药,味甘、辛,性平,具有益气利水、化瘀[yū]止血的功效[5]。地笋的嫩茎叶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矿物质元素和泽兰糖等,可凉拌、炒食、做汤[6]。 历史记载
地笋根茎入药称为地笋,其名在中国最开始记载于《嘉祐[yòu]本草》。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芳草类中记载“地笋,生于南山阜,根有横纹如蚕,傍多细须,绿茎红节,长叶深齿。”并有附图。结合文字与图片,可确认为地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