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遗址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两汉魏晋时期精绝国的国都遗址,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驿站之一,被誉为世纪发现、东方的庞贝城。[2][1] 尼雅遗址位于新疆和田的民丰县境内,塔里木盆地南缘,距民丰县北100余公里。[3]最早由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月,英国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找到了尼雅,并将此遗址命名为“NIYASITE”(即尼雅遗址)。在此后的30多年间,斯坦因及其他西方探险家们,曾多次往来于尼雅遗址,同时也出土了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斯坦因得到的这些木牍[dú]上面写满了形如蝌蚪一样的文字,或者更准确地说,那上面的文字应该叫做符号。后来,专家们通过对世界上消失或者失传的文字进行研究和 比较,确定尼雅木牍上的文字叫做佉[qū]卢文,是一种起源于古印度的文字。[2][1] 尼雅遗址是魏晋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中精绝国的国都遗址,地处丝绸之路南道的交通要冲,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之地,对研究汉晋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和治理历史具有重要学术价值。1996年11月20日,尼雅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18日,尼雅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遗址以两米多高的佛塔为中心,呈带状南北延伸25千米,东西延展5~7千米;在这片狭长区域内,散布着规模不等、残存程度不一的房屋遗址、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渠系、池塘、陶窑和治炼遗址等。[2][1] 地理环境
尼雅遗址是一个以东经82度43分14秒、北纬37度58分35秒为中心的狭长地带。东西向7公里宽,南北向25公里长,散布在尼雅河古河床沿线。将遗址区向北推移了几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