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海鸦

海雀科海鸦属动物
崖海鸦(学名:Uria aalge),又名普通海鸦、海鸽,属于海雀科海鸦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在北极圈附近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近北极海域和北温带海域,寿命约为20年。崖海鸦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洋中,仅在繁殖期生活在悬崖和海岛上。具有翅膀可飞翔但不灵活,在水中游泳时表现出极高的灵活性。潜水能力强,可潜至180米深度。繁殖期时,种群密度很高,不筑巢,每次产卵一枚。卵孵化于悬崖边的岩石上,孵化后幼鸟需10天时间才能自主调节体温。成鸟在繁殖后会换毛,1-2个月内无法飞翔[1]

形态特征

崖海鸦身长38-46厘米,翼展61-73厘米。雄鸟和雌鸟大小和体重相当,南部种群体重大约为945克,北部则为1044克。有记载,其体重约在775-1250克之间。在繁殖季节,其头部、背部和翅膀羽毛为黑色,腹部为白色,细而发黑的喙和小而圆的尾羽。换毛之后,其面部为白色,眼后为有黑色的点状羽毛分布。在英国南部分布的海鸦具有深黑色的外观,灰色的脚和深灰色的喙。偶尔也能见到黄/灰色脚的成鸟。2008年5月,曾有人发现某只崖海鸦具有亮黄色喙。 成鸟换毛一般发生在12月至次年2月。度过出生后第一个冬天时,幼鸟羽毛颜色与成鸟相同,之后开始换毛。一岁的幼鸟能将羽毛颜色保持至5月,换毛后其最初的白色羽毛仍会部分残留于其喉部。一些生活在北大西洋海域的崖海鸦,其眼部周围羽毛为白色环状,向后延伸成白色线状。这些特征有利于区分来自于不同种群的海鸦。幼鸟背部有黑色的绒毛,腹部为白色。12天后,除开头部,其余羽毛逐渐生长齐全。15天后,其眼部长出黑色条状羽毛,而喉部和面颊羽毛则为白色[2]
  • 飞翔技能:崖海鸦可依靠快速的扇动翅膀飞翔,速度约为80公里/小时。经常可见成群的海鸦在海面上飞翔。但是其翅膀最大负荷仅为2 g/平方厘米,表明其翅膀不够灵活,造成起飞困难。在第一次换毛后45-60天内,海鸦无法飞翔。
  • 骨架结构:崖海鸦在水下依靠翅膀的运动而前进,其潜水时间常常少于一分钟,但可潜行30米。

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