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斑东方鲀

IUCN近危物种
弓斑东方[tún]学名:Takifugu ocellatus)是鲀科、东方鲀属鱼类,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越南沿海。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一般体长100~150毫米左右,大的可达200毫米。本鱼体呈圆筒形,被覆由鳞片特化的细棘;口小,眼红色。背部墨绿色,体背具两枚镶红边的暗色斑,第一枚呈「弓」形,第二枚位于背鳍基部,腹部白色。尾鳍截形呈红色,体长可达15公分。弓斑东方鲀属暖水性小型肉食性底层鱼类,主要栖息于近岸水域,有时亦进入淡水江河及咸淡水河口。遇敌害时能使腹部膨胀。捕食小型贝类、小蟹、端足类、细[áo]虾及藻类碎屑。该物种对人类有致命毒性,不宜食用。

形态特征

背鳍13~15;臀鳍12~13;胸鳍16~18。体长为体高2.7~4.1倍,为头长2.6~2.8倍。头长为吻长2.4~2.6倍,为眼径4.3~5.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9~2.1倍。
一般体长100~150毫米左右,大的可达200毫米。体亚圆筒锥形,稍细长,后部渐狭细,尾柄圆锥状,后部侧扁。体侧下缘皮褶发达。头中大,钝圆,头长较鳃孔至背鳍起点距小。吻部钝圆,吻长约等于眼后头长。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宽,微圆突,为眼径2.1~2.8倍。鼻瓣呈卵圆形突起,位于眼前缘上方;鼻孔每侧2个,紧位于鼻瓣内外侧。口小,前位。上下颌各有2个喙状牙板,中央缝显著。唇较厚,下唇较上唇长,其两端向上弯曲,伸达上唇外侧。鳃孔中大,侧中位,呈垂直弧形,位于胸鳍基底前方。鳃膜厚,外露,淡色。
体背面自鼻孔后方至背鳍起点和腹面自鼻孔下方至肛门前方均被细小刺,吻部、体侧和尾部光滑无刺。侧线发达,背侧支侧上位;向前与眼眶支相连;前方达吻上方,在鼻孔前方左右支相连,形成吻背支;在鳃孔上方左右横走支相连,形成项背支;眼眶支后部下方向下垂直形成头侧支;背侧支向后延伸至尾柄末端上方;下颌支自口角向后延伸,止于鳃孔后缘下方,腹侧支由胸鳍末端下方始起,延伸至尾柄末端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