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鹨[liù](拉丁学名:Anthus hodgsoni)是小型鸣禽,外形和林鹨相似,体长15-16厘米。野外停栖时,尾常上下摆动。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山地森林中。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迁徙期间亦集成较大的群。多在地上奔跑觅食。性机警,受惊后立刻飞到附近树上,边飞边发出‘chi-chi-chi’的叫声,声音尖细。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主要食物,在冬季兼吃些杂草种子等植物性的食物,所吃的昆虫有蝗虫、蝽[chūn]象、金针虫、蝇、蚊、蚁等。分布于西伯利亚南部、外贝加尔、阿尔泰山、蒙古,往东至太平洋沿岸堪察加半岛、远东、朝鲜、日本,往南到喜马拉雅山区、印度、克什米尔、孟加拉国、缅甸、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外形特征
树鹨上体橄榄绿色或绿褐色, 头顶具细密的黑褐色纵纹,往后到背部纵纹逐渐不明显。眼先黄白色或棕色,眉纹自嘴基起棕黄色,后转为白色或棕白色、具黑褐色贯眼纹。下背、腰至尾上覆羽几纯橄榄绿色、无纵纹或纵纹极不明显。两翅黑褐色具橄榄黄绿色羽缘,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白色或棕白色端斑。尾羽黑褐色具橄榄绿色羽缘,最外侧一对尾羽具大型楔状白斑,次一对外侧尾羽仅尖端白色。颏、喉白色或棕白色,喉侧有黑褐色颧纹,胸皮黄白色或棕白色,其余下体白色,胸和两胁具粗著的黑色纵纹。 虹膜红褐色,上嘴黑色,下嘴肉黄色,跗蹠[zhí]和趾肉色或肉褐色。 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野外停栖时,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