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棘海星(学名:Acanthaster planci),又名棘冠海星,也被人们称为“魔鬼海星”“珊瑚杀手”,个体大,从体盘辐射的腕对称,成体辐径250至350毫米,最大超过700毫米。腕8-21个,一般13-15个。反口面骨板间隔很宽,各板有一个长棘,棘下部有柄,棘上端十分尖锐。腕外端棘特别发达,长可达45-50毫米。筛板6-8个。栖息于西太平洋区域热带珊瑚礁环境,主要食物是珊瑚,偶尔会以贝类或海参为食。[1]这些浑身长满毒刺的“魔鬼”最大成体辐径可达70厘米,长有8~21条腕。进食时,它们会将自己的胃翻出来,吃掉珊瑚虫,只剩下骨骼。[2] 它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毁灭整个珊瑚礁。更糟糕的是,每只雌性棘冠海星能产2000万至1亿粒卵。如果一只雌性的幼虫能全部存活的话,就足以泛滥成灾。此外,棘冠海星几乎没有天敌,这一点令问题愈加复杂。除了罕见的大法螺之外,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消灭它。目前也不可能采取大规模的控制措施。虽然有的地方已雇佣潜水员给棘冠海星注射毒药,还有些地方采用设立围栏的方法隔离这些海星,但鉴于棘冠海星的规模,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3] 棘冠海星可以把成片的石珊瑚水螅体吃掉,1个成年棘冠海星每天可以吃掉珊瑚礁357-478平方厘米,一年可以吃掉13.03-17.45平方米,使珊瑚礁生态系统及其海岸遭到破坏。[1][2] 形态特征
棘冠海星盘大而平,表面布满细长尖锐的棘刺,有毒。反口面十字形的骨板间隔很宽,各网目间有小棘、颗粒和叉棘。各板上有一长而带刺的棘。每棘下部有一高柱或柄,上端尖锐,全长为25-35毫米;腕外端2/3的棘较长和粗壮,长可达45-50毫米。腹部棘较为粗大和扁平,呈舌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