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苏鹬

鸟纲鸻形目动物
流苏鹬(学名:Philomachus pugnax)全长280~290毫米。体型较大。两性异形。繁殖期雄鸟的头和颈有丰富的饰羽,个体间的颜色差异很大。尾侧有白色覆羽,且较长,几乎抵尾尖。面部裸露,或布满细疣状物。雌鸟体型小,面部无裸区,头和颈无饰羽;上体黑褐色,羽缘黄色或白色;下体白色,颈和胸多黑褐色斑。是惟一易辨性别的鹬类(繁殖期)。栖息于冻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与河流岸边,以及附近的沼泽和湿草地上。主要以甲虫蟋蟀、蚯蚓、蠕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有时也吃少数植物种子。常边走边啄食。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西自英国挪威瑞典,往东到西伯利亚东北角的楚科奇半岛,南至德国荷兰、中亚吉尔吉斯平原和阿尔泰山。越冬于非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2][3][4][1]

外形特征

流苏鹬[1]
流苏鹬[1]
雄性成鸟(繁殖期):面部有裸区,呈黄色、橘红色或红色,并有细疣斑和褶皱。头两侧耳状簇羽如扇伸展至枕侧,在颈侧和胸部有十分夸张的流苏状饰羽。个体间的饰羽颜色变化很大,有栗褐色栗红色、灰白色、白色、浅黄色、黑色泛紫色光泽等。上体的羽色通常与饰羽的颜色相吻合,密布杂斑。飞羽黑褐色,翼上覆羽多灰褐色,有灰白色羽缘。大覆羽的端部白色,形成一条翼线。腰黑褐色。尾羽灰色。尾上覆羽中央为褐色,两侧白色,且特长,形成明显的两条白色椭圆形长条几乎伸抵尾端。腹部白色,但在下胸和两胁有暗色斑纹。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