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男,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1899年7月21日[3]海明威出生于芝加哥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的 一个知识分子家庭。[4]海明威12岁就创作了他的首篇短篇故事《我的第一次海上旅行》。[5]1917年海明威试图参军未果,进入《星报》担任实习记者,形成了简练的写作风格。[6]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奔赴意大利战场,担任美国红十字会救护队的司机,期间因拯救伤员而炸伤;[7]1920年12月,海明威开始担任《多伦多星报》和《多伦多星报周刊》的自由撰稿人,同时兼任月刊《合作联社》的助理编辑。1926年,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出版获得成功,在文坛上崭露头角。1929年出版《永别了,武器》,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和名誉[8]。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9]1937年海明威作为北美报业联盟的记者前往西班牙,报道了西班牙内战的情况。内战结束后,他返回古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7] 1941年,海明威与第三任妻子玛莎到中国采访,并秘密会晤了周恩来和蒋介石夫妇[10][11]。在这次旅行中,海明威客观地报道了中日、美日和太平洋战争的形势,成为了第一个报道中国抗战正面战场的美国记者。[12]访问中国之后,海明威返回古巴组建了一支反间谍组织。[13]1943年,海明威的反间谍组织解散。[14]1944年6月底,他成为英国皇家空军的特约战地记者,并随皇家空军第九十八飞行中队执行任务。7月18日海明威抵达诺曼底前线,担任战场临时指挥员。[14][15]1945年,海明威从古巴返回美国。[9]1947年,海明威前往古巴定居,并筹备创作《老人与海》[16]。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该作品又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17]1960年7月,海明威从古巴回到美国。[18]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享年62岁[8][3][9]。 海明威经历三个创作阶段:“迷惘的一代”(1923年-1929年)、“冰山原则”(1929年-1945年)、“硬汉精神”(1946年-1961年)。他提出的“冰山原则”[19],开创了简洁文风的“新闻体”小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为世界文坛作出了巨大贡献。[20][21][22][23]作家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琼·狄迪恩(Joan Didion)、雷蒙德·卡弗(Raymond Carver)、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等都受他文风和行事风格影响。[24] 海明威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他通过作品呼吁反对战争,并致力于为弱势群体发声,揭露霸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所造成的灾难。被认为是“迷惘一代”回归精神家园的引领者。[25]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