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

蚁科火蚁属的一种昆虫
1
4
红火蚁(学名:Solenopsis invicta),别名入侵红火蚁,[2]火蚁属的一种昆虫,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物种之一,[6]因入侵美国南部12个州超过1亿公亩的土地而成为国际性入侵害虫。[7][8]红火蚁侵害农作物的根系统,常咬断作物的根或者取食作物幼嫩的茎,使其严重减产,[7]除危害农作物外,也易侵袭生产生活设施,咬穿电线,往电器设备中搬填泥沙导致短路,危害路基、堤坝等。[9][10]对于敏感体质的人来说,其叮咬可能导致过敏,严重者会休克乃至死亡。[11][9][10]20世纪初,由于检疫防疫工作的疏失,红火蚁入侵美国南方,给当地农业和环境卫生带来了严重问题,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2]据估算,美国得克萨斯州每年因红火蚁危害造成的各方面财政损失高达3亿美元。波多黎各在1975-1984年间遭红火蚁入侵,1998年红火蚁被发现入侵南加州。2001年,红火蚁成功跨越太平洋,在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建立了新的族群,并已在部分区域造成农业与环境上的危害,其中,红火蚁入侵澳大利亚后,防治费用超过1亿美元,电线维修费每年达1亿澳元[9][13][14]
红火蚁体长为2.4~6毫米,身体红棕色深棕色,柄后腹黑色。[6]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后陆续传入美国、加勒比海地区各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亚洲部分国家及多个太平洋群岛等国家和地区。中国于2004年首次出现在台湾,之后陆续在广东广西海南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红火蚁常筑巢于土壤疏松潮湿和光照充足的公园、休闲场地、绿化带、城乡建筑物周边等处。[16]红火蚁具有高度社会化组织,喜欢群体行动,分工明确;[16]食性杂,动植物通吃,善于捕食昆虫、蜘蛛等小动物;[3]当蚁巢受到入侵者的干扰时,会表现出很强的攻击行为。[11]
美国联邦政府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采取大规模的红火蚁联合防治行动,但只杀死了地表的红火蚁,未能杀灭蚁后。后来出现了更加针对蚁后的灭杀方法,如将诱饵放在蚁巢周围让工蚁搬入蚊巢,杀灭藏身蚁巢深处的蚁后,使其无法继续繁殖后代。[17][18]

形态特征

体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