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三齿鲨(Triaenodon obesus),又称三齿鲨、白顶礁鲨、白头礁鲨(whitetip reef shark),是真鲨科灰三齿鲨属的唯一成员。[5]灰三齿鲨因其白色的背鳍和尾鳍而得名。[6]平均长度为140-160厘米,最长可达244厘米。头部宽且平,背鳍和上尾鳍的顶部都是白色,其上身呈现灰白色或褐色。[7]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太平洋西部的珊瑚礁周围的温水区,以及南海诸岛海域等,也是西沙群岛常见鱼类,多见于邻近礁盘海域。[7]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沙特阿拉伯、红海,常被发现于热带浅水区。[5] 灰三齿鲨是夜行性动物,白天通常是在休息,有时还分成小组休息。晚间在暗礁的缝隙中寻找食物,灰三齿鲨的主要食物是甲壳类动物和鱼类(如章鱼、烟管鱼)。灰三齿鲨性情较温和,不喜欢攻击其他动物,通常被打扰后会游离,但在不断的骚扰下,它可能会进行猛烈反击,可能会咬伤其他动物。[7]虽然没有袭击人类的报道,但仍具有潜在性的危险。[8]灰三齿鲨胎生繁殖,一胎有1至5个。妊娠期少于5个月。刚出生的灰三齿鲨长50-60厘米。估计可活25年,5年后成熟。[5]
形态特征
前鼻瓣稍长而形成明显之管状;无口鼻沟或触须。唇沟极短,通常仅局限于口角部位。口略宽,弧形,口闭时不露齿;上下颌齿同型,具有1中央大齿尖,两侧各1小齿尖之三尖头状,边缘光滑,齿尖直立或外斜。喷水孔缺如或微小。背鳍2个,背鳍间无隆脊,尾柄无侧隆背;第一背鳍中大,起点远在胸鳍后角之后,后缘凹入,上角钝尖,下角尖突;第二背鳍小,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后缘入凹,后角尖突;胸鳍中大型,稍呈镰刀形,后缘凹入,外角钝尖,内角钝圆,鳍端伸達不及第一背鳍基底;尾鳍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尖突。體背側灰褐色;腹側白色。背、胸及尾鳍具黑褐色缘;腹及臀鳍緣淡色,外角則暗褐色。这种鲨鱼体型纤细,通常不超过1.6米(5.2英尺)长,易于识别,因为它有短而宽的头部,鼻孔旁有管状皮瓣,椭圆形的眼睛,垂直的瞳孔,以及白色尖端的背鳍和尾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