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传染性腹膜炎

由猫冠状病毒变异而来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是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在猫科动物身上发生的全身性、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1][2]该病以发生腹膜炎及出现腹水为主要特征。本病主要感染猫类,猫科动物中的美洲狮美洲豹等也可感染发病。[1]
猫传染性腹膜炎有渗出型(湿型)和非渗出型(干型)两种类型,渗出型以体腔(尤其是腹腔)内体液蓄积为特征,非渗出型以各种脏器出现肉芽肿病变以及出现与此相关的临床症状为特征。[3]该病呈世界范围内分布,所有年龄的猫均易感染,主要感染0.5~5岁的猫,12月龄以下的猫易感性增强,多只猫混养及流浪猫更易感。[4]不同品种和性别的猫亦均可感染此病,但纯种猫发病率高于家猫雄性猫高于雌猫。[3]该病主要通过接触病猫传播,健康带病毒的猫会通过粪便排毒,经口鼻感染传染同居的猫;少数可经衣服、食皿、寝具、人或昆虫等机械途径传播。[1]
猫传染性腹膜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中,一些药物可用于缓解病猫症状和延长生命。常用治疗手段包括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减少组织液渗出,速尿(呋[fū]塞米)促进体液排出,以及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干扰素等药物辅助治疗,但不能治愈。[3]
该疾病用传统疫苗和重组疫苗进行预防的效果对于猫传染性腹膜炎通常不理想,因为FIPV感染可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现象。然而,一种由血清Ⅱ型DF2株制备的温度敏感突变株疫苗,通过鼻内接种,可以预防猫传染性腹膜炎的发生。该疫苗在上呼吸道内增殖,诱导强烈的局部黏膜免疫(IgA)和细胞免疫,且不引发ADE现象。实验室和野外实验证明该疫苗安全有效,并已在世界多地销售和应用。[3]

发现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