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

欧洲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1
4
瑞典(瑞典语:Sverige,英语:Sweden),全称为瑞典王国(瑞典语:Konungariket Sverige[2],英语:the Kingdom of Sweden[21]),欧洲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土面积约为45万平方千米[22][6],海岸线长3218千米,[1]并是北欧最大的国家。[23][24]截止2022年,瑞典全国划分为21个省和290个市,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斯德哥尔摩(Stockholm)。[24]2023年6月30日,瑞典人口1054.53万人。[25]
瑞典地形狭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诺尔兰高原,全国最高峰克布讷凯塞峰海拔2123米,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陵。境内约有10万个湖泊,但可通航河流较少。[26][27]瑞典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气候,最北部山区属亚北极气候。瑞典共有大约200多条冰川,多数属阿尔卑斯型,并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5][28][29]瑞典历史上分为斯维兰(Svealand)、约塔兰(Götaland)和诺尔兰(Norrland)三个部分。[30]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前后,瑞典地区就已经有人类居住,公元前8000~前6000年间,在今天瑞典中南部地区各处已经居住着较多居民,他们以渔猎为生,并使用着简单的石器。[31][32]公元1000年左右,瑞典各省合并,成立了最早的王国——瑞典王国。[33][34]14世纪中叶,瑞典遭受黑死病侵袭,瑞典三分之一的人口在1349年至1351年间死亡。[35]公元1521~1718年,是瑞典历史上的“瓦萨时期”,也被称为“帝国时期”,这一时期,瑞典成为欧洲一大强国,在国际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36]但在18世纪后期逐渐衰落。在20世纪初,瑞典逐渐走向民主化,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并于1995年加入欧盟[37][1]2024年3月7日,瑞典正式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第32个成员国[38]
瑞典的重点产业主要有信息通信、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环保、汽车等。瑞典工业发达,主要包括矿业、机械制造业、森林及造纸工业、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电信、食品加工等。[39]瑞典有大量的商品和服务出口,最大的出口领域是电子、机械、汽车、纸张和钢铁。[5]2022年,瑞典经济增长率为2.6%,全年GDP为5859.4亿美元[13],世界排名第23位[40],人均GDP为5.5482万美元,居世界第14位。[14]自20世纪中叶以来,瑞典的经济政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特点是对瑞典国内和国外的人民资源进行高税收的公共资源分配,以及实行的混合经济体系(多种私人自由经济为主,并结合集中的经济计划和政府监管)。[30][41]瑞典以其个人主义、人文主义世俗主义以及公民对国家、政治和权威的高度信任在国际价值衡量中表现出色。2021年,瑞典在《经济学人》杂志的民主指数中排名世界第四。[42]
瑞典是一个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国家,[43]境内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15个项,包括皇后岛城堡群(Drottningholms slottsområde)、塔努姆石刻区 (Tanum) 、卡尔斯克鲁纳(Örlogsstaden Karlskrona)等。[44]此外,北欧熟料船也是瑞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5]瑞典还拥有30个国家公园和5111个自然保护区,[46]以及瓦萨沉船博物馆(The Vasa Museum)[47]、瑞典王宫(Kungliga Slottet)[48]卓宁霍姆宫(Dronningholms slott)等众多景点。[49]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2021-2202)中,瑞典排名第七,指数为0.947。[16][42]自1903年以来,瑞典一直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经济学奖的颁奖仪式举办地,并且已有39名瑞典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包括斯万特·阿累尼乌斯(Svante Arrhenius)、克拉斯·庞图斯·阿诺德森(Klas Pontus Arnoldson)等人。[50]
中立和不结盟的政策一直以来都是瑞典对外交往的指导方针。瑞典没有参与到两次世界大战,并在战后采取了积极的国际主义立场。[51]瑞典于1946年11月19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并于1960年12月14日与其他19个国家签署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立公约》,成为该组织的一员。[52][53]瑞典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集团(VB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重要组织的成员国[54][55][56][57][52] 此外,瑞典还是联合国最大的捐助国之一,也是少数几个援助目标达到国民总收入0.7%以上的国家之一。[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