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

瓷器釉色之一
白釉是瓷器常见的釉色之一,属于较早烧制出的瓷器品种,种类繁多,以卵白釉、甜白釉最具代表性。[1]白釉初见于北朝后期,由青釉瓷发展而来。隋唐时产量、质量有很大提高,胎质洁白,釉色纯净。白釉瓷生产以北方为主,其中中唐时期邢窑所产的优质白瓷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元代德化窑专烧白釉瓷和青白瓷,其白瓷胎釉白度甚高,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2]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器物烧出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但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烧出来的就会是自釉。[3]1971年在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中出土的一批白瓷是中国有确切纪年的白釉瓷器。[4]

简介

德化窑白釉如意观音坐像(明)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