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翅目-快懂百科
脉翅目(学名:Neuroptera),以丰富的翅脉而得名,中文名字一般都以“蛉”结尾,[13]通称蛉、脉蛉,[3]是昆虫纲有翅亚纲下的一目,属于完全变态昆虫。[14]脉翅目起源于二叠纪早期至侏罗纪时期。[15]截至2024年5月,根据《生物物种名录》(COL),脉翅目分为37科1030属6697种,[7]常见的有粉蛉、草蛉、蚁蛉等科。[16] 脉翅目体长一般在1-45mm之间,[17]头为下口式或前口式;口器为咀嚼式;触角细长多节且形状多样;复眼、胸足均发达;[9]前胸通常短小;两对膜翅大小、形状和脉序均相似,有许多网状纵脉和横脉,翅脉在翅缘二分叉,体翅覆盖白 粉;后翅臀区小,有或无翅痣;无尾须。[18]脉翅目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均有分布,[19]其幼虫、成虫多为陆生,[11]少数物种如水蛉、溪蛉和泽蛉的幼虫为水生或半水生。[15]脉翅目为两性繁殖,产卵量大、繁殖速度快,[20]其生命周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13]成虫基本都有趋光性。[17] 脉翅目主要捕食蚜虫、蚧、木虱、叶蝉等植物害虫,还捕食蝶蛾幼虫、蝼蛄、金龟甲、拟步甲、叶甲等及虫卵,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对害虫生物防治和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11]此外,脉翅目的部分幼虫还能入药治病,[21]甚至被食用。[22]截止2024年6月,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示,脉翅目中有3种被列为无危(LC),1种被列为数据缺乏(DD)。[5] 命名
脉翅目昆虫以丰富的翅脉而得名,中文名字一般都以“蛉”结尾。[13]其别名叫蛉、脉蛉。[3]脉翅目的拉丁学名为“Neuroptera”,该名字是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Linnaeus)在1758年确定的。[4]此外,脉翅目还有一些通用英文名,如antlions(蚁狮)、lacewings(草蛉)、mantisflies(螳螂)、owlflies(蝶角蛉)、spongillaflies(水蛉)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