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信子

天门冬科风信子属植物
1
4
风信子(学名:Hyacinthus orientalis L. Sp. Pl.),是天门冬科风信子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得自希腊神话中受太阳神阿波罗宠眷、并被其所掷铁饼误伤而死的美少年Hyacinth[1][2][3][4]风信子原产于土耳其南部到以色列北部,现在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引种[5]。风信子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稍干燥、阳光充足或半阴的环境,适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6]。风信子夏季茎叶枯萎休眠,秋冬生根,早春萌芽开花[7][8][9]。风信子成株高20~50厘米,有球形、卵形或扁球形的鳞茎,基生叶4~8枚,叶长15~30厘米,宽2~2.5厘米,呈肉质有光泽,花茎中空,茎上无叶,总状花序顶生,小花有6~20朵,长约2.5厘米,花朵呈钟形或漏斗形,横向或下垂开放,雄蕊6枚,生于花朵喉部,雌蕊1枚,子房3室,柱头不裂,蒴果球形,自然花期3~4月,果熟期5~6月[1][7][8][10]。风信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 L.)、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 Baker)等一起占据了球根花卉市场较多的份额[11]。风信子植株矮壮,花序整齐,花色丰富,气味芳香,观赏价值极高,是元旦、春节期间著名的观赏花卉,也常用于插花或包装成花束,可搭配种植在花坛、庭院、草地等地方[1][12][13]。此外风信子在食品生产、香料、医药与景观等行业中也被得到广泛应用[11]

历史演化

发展历史

风信子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最开始在土耳其栽种培育,栽培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随后传入荷兰并得到发扬[14][5][15]。现代园艺中所种植的风信子园艺栽培品种均由野生于东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黎巴嫩等地的原种风信子发展演化而来,与其他种没有关系,因此风信子各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很细微[14][16][17][18]。最早有关于风信子的文字描述出现在16世纪的欧洲,受到人们重视是在18世纪中叶。风信子原本的花色多为蓝色,粉色与红色的品种在1706年被培育出来,黄色的品种在1760年出现,同时也培育出了重瓣品种。风信子的品种改良在荷兰取得长足发展,18世纪初的图片资料显示每茎花序着花数仅10-15朵,至18世纪末荷兰园艺家通过杂交选育使花序着花数增至60朵以上[14][16][17]。1768年,在《Hyacinthus》中就已记录了2000多个风信子品种,荷兰一个新上市品种的球茎价格就已达到500~1000银币,而在1768年时一车小麦的市场售价却还不到一个银币[16][17]

命名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