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子植物-抖音百科
被子植物(angiosperms),由于胚珠外有子房包裹,形成的种子包裹在果实内,故名被子植物。通常也叫显花植物、有花植物、开花植物等[1][2],是植物的一大演化支,也是宏观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也是有胚植物中的一类种子植物,其种子有较完整的保护构造,在胚胎时期即被子房包覆;可依其子叶数目,再细分为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由古代的双子叶植物演化而来,单子叶植物是双子叶植物的其中一个特化分支[4]。按照基于APG IV系统修订的多识被子植物系统,被子植物属于木贼门(有胚植物)中的木兰纲(Magnoliopsida),共有8亚纲,17超目,64目,425科,大约13164已知的属,总共约有30万个已知的种。[1]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拥有约3.3万种被子植物[2],包括从基部被子植物到木兰类、单子叶类、超蔷薇类以及超菊 类的56个目,涵盖了全球87.5%的被子植物目[5]。 据古植物学研究,白垩纪中期植物区系发生重要转变,蕨类和裸子植物急速减少,被子植物代之而起,于晚白垩纪迅速发展,以至到第三纪占统治地位。[6]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组成部分,各个部分称为花部。裸子植物的胚珠裸露,不为心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胚珠则被心皮包被,这是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重要区别。被子植物的孢子体高度发达,而且其特有的双受精现象,使其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在解剖构造上,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有更完善的输导组织,能够供应和支持总面积大得多的叶片,增强了被子植物光合作用的效能。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体均无独立生活能力,终身寄生在孢子体上,结构上比裸子植物更简化,配子体的简化在生物学上具有进化的意义。[7][8] 被子植物应用广泛,被子植物是人类的大部分食物和营养来源,比如通过直接获取农作物或果蔬作物如谷类谷类、豆类、薯类、瓜果和蔬菜等的方式,或是通过为牧场提供牲畜所需的饲料的间接方式为人类提供营养;被子植物还提供建筑、造纸、纺织和塑料制品、油料、纤维、食糖、香料、虫蜡、医药、树脂、鞣[róu]酸、麻醉剂、饮料等原材料。被子植物也是园林植物的重要类群,提供了建筑庭园、公园、运动场地、街道绿化、住宅装饰等娱乐和消遣所需的大部分材料。[3] 但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被子植物的生境遭受破坏,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有54948种被子植物被记录在册[9],有424种被子植物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中[10]。 起源与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