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

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1
4
观世音菩萨(梵语: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或梵语:अवलोकितस्वर,Avalokitasvara)音译为“阿缚卢枳低湿伐罗”或“阿婆卢吉低舍婆罗”等,意译为“观世音”“观音”“光世音”“观自在”等,在民间也被称为观音妈、观音娘娘等。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分别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菩萨,与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并称为“西方三圣”。[2][1][3][10][11]
关于观世音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是说来自印度婆罗门教的双马童神;一是据《悲华经》记载,观世音本名“不眴”,是无量劫转轮王无诤念的长子;[8]另据《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记载,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莲花所化生。[8]观世音菩萨拥有天眼天耳的能力,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名。[12][8]在古印度佛教中,观音之状貌通常是:赤裸上半身,手执莲花,半透明的装装自腰间下垂,覆盖臀部与大腿,一头戴冠晃,手套钏锡,且观世音是以男性形象出现的。[3][13]女相观音造像约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代以后。[14][3][1]
中国向有“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之说,“观世音菩萨”名号深入人心,男女老幼无所不知,观世音菩萨最初到人世间来,就是以庄严王三公主妙善的身份显示的。[15][1]观音信仰,由于其文化内容的广泛性,不仅聚合了广大的信众,更在社会层面上使宗教意识得到统一而达至对社会的整合。[8]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印度有一处,在中国有两处,一在浙江省舟山群岛之一的普陀山,是汉传佛教朝拜观音的圣地;另一处位于西藏拉萨市的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观音信仰的圣地。汉语的“普陀”或藏语的“布达拉”都是梵语观音道场“普陀洛逝”的译音,意思是观音圣地。[8][16]

名号

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