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动脉阻塞
创建同名条目
条目
历史版本
编辑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指供应视网膜内层的动脉系统发生的血流中断,阻塞可引起视网膜组织急性缺血,视力突然高度下降,是导致盲目的急症之一。根据阻塞部位不同分为:①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②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③睫网动脉阻塞。根据阻塞程度又分为完全阻塞和不完全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多发生在老人,特别是伴有心血管病的老人。多为单眼发病,左右眼均可发生,双眼发病者少见。主要致病因素为各种
栓子
、血管壁的改变、
血流
动力学
的改变及血管受压等。视网膜动脉阻塞应紧急使用血管扩张剂、纤溶制剂、降低眼压、吸氧等治疗,阻塞程度和部位不同,治疗效果不一。视网膜动脉阻塞病情严重者可致盲。由于视网膜动脉为终末血管,缺血后光感受器
细胞
的死亡不可逆,如果完全阻塞则治疗后视力恢复不佳,常常留下永久性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
就诊科室
眼科
病因
主要致病因素为各种栓子、血管壁的改变、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血管受压等。
血管栓子:各种栓子可使动脉阻塞,最容易发生阻塞的部位在筛板和动脉分叉处。栓子种类很多,如胆固醇栓子、血小板纤维蛋白栓子、钙化栓子、肿瘤栓子、脂肪栓子、脓毒栓子、药物栓子等。
血管壁的改变: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或炎症,使
血管内皮
细胞
受损、增生、内壁变粗糙、管腔变窄,易于形成血栓。
其他原因:如血液黏度增高、血流变慢、血管
痉挛
、眼压或眶压增高、眶内肿物致血管受压等均可引起动脉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