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链蛇(拉丁学名:Lycodon rufozonatus),又称火赤链、红斑蛇,是链蛇属的一种后毒牙蛇类,[13][2][14]因其具多数(60以上)红色窄横斑而得名。[8]赤链蛇毒牙属无管、无沟的毒牙,呈利刃状,是最后两枚上颌齿的变型,活动性较差;[15]具有产生毒性分泌物的杜氏腺(Duvernoy′S gland)及皮下腺。[16]被赤链蛇咬伤与一般无毒蛇咬伤不同,多为细小的牙痕,少量出血,伤口周围发红,但未发现全身症状,有部分饲养者被咬伤后出现过敏症状,皮肤上有大面积红疹。[14] 赤链蛇体形中等,[16]体长1.3~1.45米,体重达300~500克,[7]头部黑色,较宽扁,枕部具红色“∧”形斑。[8]赤链蛇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2]其中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除宁夏、新疆、青海及西藏外的各省区,[2]大多生活于田野、河边、丘陵及近水地带。[10]赤链蛇主要以蟾蜍、淡水小杂鱼、泥鳅、雏鸡、幼鸟及鼠类为食;[12]属于夜间活动型蛇类;[17]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下旬入蛰冬眠(安徽芜湖),第二年3月中旬出蛰;[17]性温顺,[18]通常情况下不会主动攻击人。[19] 2020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中规定,禁止以食用为目的养殖赤链蛇。[20]赤链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评估等级为近危(NT);[a][4]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b][21]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