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怡

陈士怡
陈士怡,遗传学家,微生物学家,教育家,教授。浙江武义人。早期侧重于家蚕和果蝇的遗传研究。是酵母染色体外遗传研究的开拓者,在面包酵母呼吸缺陷突变型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成果,著有《酵母遗传学》。注重培育人才,为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1]

人物简介

陈士怡,教授。浙江武义人。1937年毕业于物浙江大学生系。195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农学院教授、副教务长,杭州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浙江省科协第二、三届副主席,浙江省遗传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浙江省微生物学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专于遗传学和微生物学。1950年提出酵母单倍体细胞交配法,发现酵母营养小菌落的染色体外遗传的性质和分离出分离小菌落,对酵母遗传学基础理论作出贡献。撰有《酵母单倍体细胞对细胞杂交法》(法文)等论文。

人物经历

陈士怡,1912年5月4日出生在浙江省宣平县保和乡(现武义县岭上乡)少妃村的一个墙门上刻着“义门家风”匾额的耕读家庭。兄弟七人,排行老五。祖父和伯父都是前清秀才,而父亲陈兆勋,早年读过《三字经》之后就在家务农,后迫于家庭生计,曾在本乡开设长丰贞记南货铺;母亲是个非常贤淑而善于勤俭持家的农村妇女,她一生辛劳,协助丈夫担负着一家的农田耕作、家务和抚育子女的重担。陈士怡学前就开始帮助其父亲放牛、割草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深感农民耕作之艰辛。他的童年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知书达理又辛勤耕耘的山村农家。因此,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习惯,加之“义门家风”的熏陶和父母的谆谆教诲,在陈士怡幼小的心灵深处就开始懂得应该“正直做人,认真做事”的道理。这为他后来一贯保持勤俭朴素的生活方式和勤奋致力于科学上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