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消费概念在城市社会学中的提出源于卡斯特。它是指“消费过程就其性质和规模,其组织和管理只能是集体供给”(Castells, M.1976b,75)。例如公共住房、社会公共设施和闲暇的满足、医疗、教育等。卡斯特认为,都市系统分析不能分离于整个社会系统分析,都市在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中有着特定的功能,这个功能不是政治和意识形态,而是经济。而在经济的生产、交换、消费三个环节上,城市的主要功能不是生产和交换,而是消费。所以消费问题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城市中的核心问题。 形成
卡斯特认为,城市作为一个集体消费的单位,可以在集体消费的过程中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冲突、发展和演变。一方面,在城市这个空间里,资本家的利益来源于资本积累,他们希望国家大量投资于社会性生产过程(如投资于有助于其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建设),而把集体消费投资降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劳动者阶级则要求国家加大对集体消费的投资,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对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消费资料的生产也提出了日益高涨的要求。在这种双重要求的夹攻下,国家一方面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缓和矛盾。随着资本的市场运动,政府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组织集体消费过程(主要表现为各种城市规划的方案),不仅对城市社会冲突的发展有影响, 也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产生影响(夏建中,1998),城市空间的变化不再是生态学中描述的由经济竞争决定。后工业时期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政权已成为一股凌驾于社会生产方式之上的独立力量,并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进程(邓清,1997)。政府对集体消费品供给的干预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对维护资本主义整个体系产生了影响:再生产出资本主义各个方面所要求的劳动力;通过对下层阶级群体的一些经济上的让步缓和了阶级冲突,使政治统治关系得以稳定;直接或间接地刺激了经济需求,防止了消费不足和供给过剩的危机;通过政府对非营利部门的投资,从而保障了私人资本的获利。通过以上理论努力,看到卡斯特实际是把从当代资本主义系统结构分析集体消费作为都市社会学的任务。卡斯特的这一思想被桑德斯所接受和拓展,桑德斯赞同卡斯特将消费作为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对象的观点,针对一些批评卡斯特忽视生产等其他城市过程的观点,桑德斯指出,强调消费并不意味忽略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恰恰相反,强调消费这一要素在城市中的特性是以承认消费对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性为前提的。退一步说,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的相关性并不意味着两者同属于一种逻辑,也并不意味着就要以对生产的研究来取代对消费研究。因此把消费认定为研究的一个特殊的专门的领域是具有合理性的。当然桑德斯与卡斯特也存在区别。卡斯特将集体消费与城市这一特定的空间联系起来,将城市看作是集体消费的空间单位。而桑德斯主张与特殊的空间倾向决裂,发展一种新的消费社会学。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