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寺

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
1
4
青龙寺,前身是灵感寺,又名石佛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雁塔东北、曲江池遗址北面的乐游原上,即唐长安城的新昌坊南隅,[4]占地120亩。该寺是中国佛教密宗寺院,也是AAA级景区[1][5][6][2]
青龙寺的前身是灵感寺。灵感寺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年)。[3]武德四年(621年),灵感寺废;龙朔二年(662年),复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711年),改为青龙寺。盛唐以后,青龙寺成为佛教密宗的重要道场。唐武宗会昌五(845)灭佛时,青龙寺亦遭废毁。次年,复立为护国寺宣宗大中九年(855)复名青龙寺。[2]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以后寺院被废,地面建筑无存,殿宇遗址被埋没地下。[7]1956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982年,青龙寺建遗址保管所。1993年,建青龙寺庭院。1996年,包括青龙寺遗址在内的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30日,青龙寺遗址景区建成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2012年5月,青龙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8]
青龙寺有三部分构成,分为东院,西院。中院为遗址区,东院的惠果空海纪念堂院落,西院建成两层配殿共19间。[9]另外,青龙寺布局的空间序列也体现了“后院—前院—惠果空海纪念堂”三步递进关系,为密宗三学“戒、定、慧”布局提供了基础。[10]青龙寺作为皇家寺院,在这里举行皇家的佛事活动,它还是文人集会游乐、都人登高祓禊[xì]的重要场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的城市生活,是唐代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历史沿革

青龙寺的前身是灵感寺。灵感寺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皇帝,他为了建立万世基业,废弃了残破的汉长安城,以新建大兴城为实现其雄图的开端。隋文帝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是在佛寺里降生的,并且由尼姑抚养到十三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