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NOF),也称为干骺端皮质缺损、纤维皮质缺损,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长骨干骺端的非肿瘤性病变。[2][4]
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发育异常疾病,是骨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一部分骨骼未能正常硬化。[5]其发病率极低,好发于10~30岁人群,男女发病率大致相近,发病部位多见于股骨、胫骨等地方,尤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远端常见,病灶多为单发;非骨化性纤维瘤发 展缓慢,临床症状较轻微,一般无症状或局部轻微疼痛,部分以病理性骨折首诊。[2]有影像学和病理学两大检查方法,其中影像学主要有X线、CT、MRI等检查方法,多数非骨化性纤维瘤根据X线检查即可诊断。[6][7]非骨化性纤维瘤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面愈合或骨化,大多数病变都适合保守治疗;在负重区域的大病受和/或与慢性疼缩或病理性骨折相关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8] 1942年,Jaffe认为其是一种来自骨髓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并将它从巨细胞瘤中区分出来。1945年,Hatcher认为它是干骺端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结果,并认为是一种瘤样病变。[7][9] 病因
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发育异常疾病,是骨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一部分骨骼未能正常硬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