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森瘿[yǐng]蚊(学名:Mayetiola destructor)是瘿蚊科的一种,也称黑森蝇、小麦瘿蚊、黑森麦秆蝇。原产地一说是幼发拉底河流域,一说是南高加索。主要随寄主植物的茎秆而远距离传播。最早报道于北美,由德国黑森地区的雇佣军携带的麦草包中夹藏围蛹传入北美。最初在长岛严重危害小麦,引起人们的重视,美国首先称之为Hessian fly,从而得名。现已广布世界各地,中国新疆与俄罗斯交界地区有分布。黑森瘿蚊被称为世界上小麦的第一大害,是美国小麦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中国将其列为进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形态特征
黑森瘿蚊成虫体形如小蚊。雌虫体大约长3毫米。触角黄褐色,由17节组成,长度超过体长的1/3,具有直立短毛,基部两节较其他节粗两倍。胸部黑色,有灰色折光,背中区有2条稀疏的白毛。自颈侧沿胸部下方到翅基有一淡红色不规则条纹或斑纹。小盾片黑色,具有黑毛。腹部褐色,其他各节背板两侧各具有一大方形黑斑点。产卵管由3节组成,淡红色,末节端部为褐色。足淡红色。翅基部粉红色,被有黑色毛。雄虫体较雌虫短1/3,约2毫米。触角17节,长为体长的2/3。下颚须4节,第1节为不规则圆锥形,第2节近四边形,第3节较细,比第2节长1/3,第4节约为第3节长度的2倍。腹部近于黑色,末节淡粉红色,具有一对褐色抱器,生殖器官位于其中。生殖器结构有助于近缘种的鉴定。 卵长圆柱形,长0.4至0.5毫米,长径约为宽径的6倍。卵初产时透明,有红色斑点,后变为红褐色。卵产于叶面纵沟内,纵向排列,如果卵密集成对,状如小麦锈病的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