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节草,又叫脉耳草(学名: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属于兰科石斛[hú]属植物,是一种濒危植物。这种附生兰类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由于长期拔采和森林破坏,种源已临枯竭,植株大量消失,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形态特征
铁皮石斛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不分枝,具多节,节间长1-3-1.7厘米,常在中部以上互生3-5枚叶;叶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3-4 (-7) 厘米,宽9-11 (-15)毫米,先端钝并且多少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叶鞘常具紫斑,老时其上缘与茎松离而张开,并且与节留下1个环状铁青的间隙。总状花序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2-3朵花;花序柄长5-10毫米,基部具2-3枚短鞘;花序轴回折状弯曲,长2-4厘米;花苞片干膜质,浅白色,卵形,长5-7毫米,先端稍钝;花梗和子房长2-2.5厘米;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8厘米,宽4-5毫米,先端锐尖,具5条脉。侧萼片基部较宽阔,宽约1厘米;萼囊圆锥形,长约5毫米,末端圆形;唇瓣白色,基部具1个绿色或黄色的胼胝[zhī]体,卵状披针形,比萼片稍短,中部反折,先端急尖,不裂或不明显3裂,中部以下两侧具紫红色条纹,边缘多少波状;唇盘密布细乳突状的毛,并且在中部以上具1个紫红色斑块;蕊柱黄绿色,长约3毫米,先端两侧各具1个紫点;蕊柱足黄绿色带紫红色条纹,疏生毛;药帽白色,长卵状三角形,长约2.3毫米,顶端近锐尖并且2裂。花期3-6月。 生长环境
生活在海拔下限(米) 600与海拔上限(米)2500之间。主要生长在中亚热带南部,分布区年平均温16—20℃,最冷月平均温5—10℃,冬有霜雪,极端最低温可达零下2.4—6.1℃,年降水量1000---1900毫米;南盘江一带雨量偏少,为半干燥区,但旱季仍多雾露,湿度也较高,年平均相对湿度约80---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