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王国(宗卡语:འབྲུག་ཡུལ་、威利转写:druk yul、英语:Bhutan),通称不丹,[1]是位于亚洲南部的君主制国家。不丹人口约77.7万(2024年估算),[5]首都为廷布,官方语言为宗卡语。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不丹全国划分为4个行政区、20个宗(县),现任国王为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6][11][1][12] 不丹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国家,国土一半面积海拔超过3000米,被称为“山顶之国”;[1][11]全境从平均海拔7000米的大喜马拉雅山脉区,到海拔1000~ 3500米的小喜马拉雅山脉区,再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杜阿尔斯平原区不等。[13][1]受到地貌影响,以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和迎风坡效应,不丹的气候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差异,由北部山地的高寒气候、南部的亚热带湿润气候这几种气候类型构成,造就了不丹丰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7][4][1]全境森林总面积约为2571257.63公顷,拥有从高寒区到亚热带的生物侯群,以及多种濒危的野生物种。[1][3][14] 不丹的早期历史缺乏资料记载,正式的记录始于佛教文献和典籍。公元7世纪起为吐蕃王朝属地,佛教在此时期首次传入不丹。[15]9世纪成为独立部落。12世纪后,藏传佛教竺巴噶举派逐渐成为执掌世俗权力的教派。1616年,藏传佛教竹巴噶举派的高僧阿旺南嘉到达不丹,创建了神权政府。[16][17][5]1627年和1647年不丹与格鲁派爆发两次战争,均以西藏失败告终。[18][19][17]1651~1907年,掌政权的是由“转世”的宗教领袖和贵族产生的世俗领袖,政教双重制度王国因此形成。1730~1731年清政府派遣西藏地方官员颇罗鼐去平复不丹的内乱。[20][19]18世纪后期起遭英国入侵。1907年建立不丹王国。1910年1月,同英国签订《普那卡条约》。1949年8月,同印度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1971年加入联合国,1973年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1985年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2007年2月,同印度签署经修订的《不印友好条约》。[4][5] 不丹是南亚地区人均GDP较高的经济体之一,但在全世界的排名仍然较低,2023年12月正式从最不发达国家行列“毕业”,货币为努扎姆[1]。[21][22]2023年,不丹国内生产总值约29亿美元,人均GDP约为3780美元,GDP增长率约为4.6%。旅游业是不丹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不丹没有铁路,截至2022年,不丹公路总里程为18343.47公里,唯一的机场为帕罗机场。[1][4]
不丹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创始成员国、[4]易受气候影响脆弱国家论坛、[23]不结盟运动、[24]BIMSTEC、[2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6]世界银行、[27]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28]在联合国发展署发表的2021-2022年全球人类发展报告中,不丹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为第127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