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当召村位于包头西北阴山深处的五当沟,距包头70公里,是内蒙古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纯藏式喇嘛寺庙。寺庙被群山环抱,山上苍松翠柳,郁郁葱葱,寺前小溪清澈,流水涓涓。整个寺院依山势建造,规模宏大,殿堂仓舍2538间,占地约20万平方米,鼎盛时喇嘛1200多人。所有建筑均采用藏式结构:平顶、直墙、小窗、白色,整个寺院山巅松柏辉映,显得十分精美壮观。主要建筑由六殿三府一堂和94栋喇嘛住宿楼组成。 简介
五当召,在内蒙古包头市东北约70公里的五当沟内。五当召有蒙、汉、藏三种名称。五当,蒙语意为“柳村”,因召前峡谷柳树繁茂而得名 藏名“巴达格尔”,意为“白莲花”;汉名“广觉寺”,系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由乾隆皇帝亲赐。五当召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经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多次维修、扩建,遂成今日规模。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召为“庙宇”之意。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庙宇为藏式,依山势布局。庙占地面积约300余亩,殿宇和仓房2500余间,各幢建筑自成一区。五当沟内老松蟠曲,溪水清流,与白壁朱门的庙宇建筑相掩映。 “吉忽伦图”蒙古语意为“兴旺”,是石拐区五当召镇政府所在地。五当召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五当召镇吉忽伦图嘎查是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蕴含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习俗等诸多方面的信息。石拐区将按照保护规划,积极争取相关资金和项目,对吉忽伦图嘎查的古建筑、历史文化古迹进行日常修缮与管理;对村镇居民进行合理的 引导及再教育,尽可能避免村镇发展给历史文化古镇带来的负面影响。经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审定,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五当召村(吉忽伦图嘎查)日前通过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评选,成为继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又一个通过评选的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