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

中国五代的第二个朝代
1
4
后唐(923年—937年1月11日)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传2世4帝,历时一十四年。[1][2][3][4]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唐昭宗李克用为晋王。[5]朱温于天祐[yòu]四年(公元907年)代唐建梁,晋国仍奉唐朝正朔。次年,李存勖[xù]即晋王位,于天祐二十年(公元923年)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随后灭后梁,定都洛阳[1][2][6]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后唐灭前蜀[6]李嗣源即位后,多次打退契丹,荆南武安等地的割据势力纷纷称臣。[7][8][2]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反叛,后与契丹联合灭亡后唐。[3][9][10]
后唐全盛时期统治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四川、重庆、河北陕西等省市的大部,甘肃宁夏、湖北、江苏、安徽等省的一部分。[2]政治上,该政权的官制、法律基本沿袭唐朝[11][12]经济上,后唐重视农业发展,降低赋税;[13][14]外交上,时常与契丹发生战争,[15][16]高丽为其藩属国。[15][17]在社会方面,后唐重视教育,推崇道教[18][19]

国号

后唐政权建立者李存勖的祖父朱邪赤心,曾率骑兵助唐镇压庞勋起义,获得了唐懿宗的赏识,被封为金吾上将军,赐“李”姓。[20]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唐昭宗封为晋王,建立晋国[5]李存勖即位后,以受唐赐姓“李”而为唐王朝“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即皇帝位,正式建立了以“唐”为国号的政权。[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