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玉雕

以玉石为雕刻材料的传统工艺
扬州玉雕,是以玉石为雕刻材料的传统工艺。扬州是我国古代和现代玉器的主要产区。[1]2006年5月20日,扬州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扬州琢玉工艺可追溯到五千三百年以前。随着扬州历史上三度繁荣,扬州琢玉工艺出现了汉、唐、清三次高峰。特别是清代中叶,扬州已成为全国琢玉中心。20世纪50年代后,扬州玉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
扬州琢玉工艺保持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擅长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形成了浑厚、圆润、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以及秀丽典雅、玲珑剔透的艺术特色。其中尤以山子雕及链子活技艺独具一格,显示了扬州玉雕艺人精洪的工艺技法。历史流传的玉雕作品如东汉《宜子孙》、西汉《白玉蝉》、宋《玲珑玉塔》、明《六角莲花玉壶》、清《白玉如意》《大禹治水图》等堪为杰作。现代主要代表作有《宝塔炉》《聚珍图》《五行塔》《大千佛国图》《内练薄胎双瓶》《螳螂白菜》等。[1]

历史源流

随着扬州的三度繁荣,琢玉工艺出现过汉、唐、清三次高峰。清代中叶,扬州成为全国琢玉中心。扬州玉雕千百年来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扬州玉器厂的数十件精品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或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