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米水磨坊约建于公元17世纪,磨坊显现了中国藏族人民机械制造和谷物加工的杰出才能,它充分利用天然泉水,以节能、无污染的方式磨制糌粑。但由于水磨效率不高、产量低,所以甲米水磨坊受到了电动磨面工具的冲击,发展前景不甚乐观,亟待保护。 2006年5月20日,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作技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标准,甲米水磨坊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应包括水磨坊机械制作技艺以及糌[zān]粑加工技艺两部分。水磨坊制作技艺包括几个方面:一是选址、建渠、起屋,这要求懂水利和营造,二是水磨坊核心部位“磨盘机械传动系统”的制作,这个环节会涉及石工(磨盘制作)、木工(木质水涡轮中轴、桨叶、连杆和调节器等)、铁器加工(“T”字型传动主轴)、土木建造(导入槽的土木部分等)以及编织缝纫(漏斗状青稞喂料袋等)等门类。三是磨坊各环节的使用与维修技艺。糌粑加工技艺则包括从选料、炒制到加工完成中每一个步骤。 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