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泼面

由面条、辣椒面制成的陕西面食
1
4
油泼面是陕西传统的特色面食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当时周人已掌握“扯面”技艺(1975年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西周铜甑内壁残留有碳化面条可证),为油泼面的早期雏形;明清时期,辣椒传入中国,陕西人将热油泼辣子的技艺与扯面融合,至清代彻底定型(清代薛宝辰所著的《素食说略》中对制作过程的记载与今几乎一致),现以咸阳油泼面最为著名,有鲜香味、酸辣味、香辣味。
油泼面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将手工制作的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后捞在碗里,再将葱花碎、花椒粉、盐等配料和厚厚一层的辣椒面一起平铺在面上,用烧的滚烫的菜油浇在调料上,顿时热油沸腾,将花椒面、辣椒面烫熟而满碗红光,随后调入适量酱油、香醋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腊汁肉、青椒土豆丝、青椒鸡蛋、西红柿鸡蛋等搭配食用。

菜品起源

油泼面是陕西传统的特色面食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当时周人已掌握“扯面”技艺(1975年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西周铜甑内壁残留有碳化面条可证),为油泼面的早期雏形;秦汉至魏晋时期,这种面食被称为“汤饼”(意为汤煮的面食),是油泼面的起源阶段;隋唐时期逐渐成型,因面条久煮不断被称为“长命面”,形态与今油泼面已十分相似;唐宋时期,随着植物油压榨技术的成熟,关中平原的小麦与菜籽油得以结合,为后续“油泼”步骤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明清时期,辣椒传入中国,陕西人将热油泼辣子的技艺与扯面融合,至清代彻底定型(清代《西安府志》中对制作过程的记载与今几乎一致),现以咸阳油泼面最为著名,有鲜香味、酸辣味、香辣味。[1]

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