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里管,简称“文氏管”,亦称“喉形管”,因意大利物理学家文丘里(Giovanni Battista Venturi,1746-1822)创制而得名。[1]文丘里管是用于测量管路中流体流量的仪表,它由渐缩管、喉管和渐扩管组成。[2] 文丘里管是先收缩而后逐渐扩大的管道。测出其入口截面和最小截面处的压力差,用伯努利定理即可求出流量。其截面最小处叫文丘里喉或喉颈,流体通过时流速最大因而压强最小。若管内为气体通过,喉颈处装有若干通入液体的支管,则高速气流即可将液体吸入并冲散为细滴,造成气液两相密切接触,有利于传热、传质和气体除尘净化过程的进行。文丘里管有多种用途,用于测速仪表时叫文丘里流速计,用作除尘设备时叫文丘里洗涤器,还可作气体冷却、净化等设备。[3] 原理
文丘里管由以下各部分组成:①入口段:一个短的圆柱段,其直径为D;②收缩段:形状为一锥形管,锥角约为21°±2°;③喉道:一个短的直管段,直径约为1/3~1/4D,长度等于管径;④扩散段:锥角为8°~15°的锥管。距入口段末端0.25~0.75D处有一个测压环,上面至少有4个测压孔,和压环通向压力计。此外,在喉道中央处也有一个多孔道的测压环通向压力计。通过压力计的刻度或自动记录仪可测出入口截面同最小截面(即喉道截面)处的压力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