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中毒(Venomous snake bite poisoning)[2]是指人体蛇咬伤后,毒液经伤口进入人体,引起的急性全身中毒性疾病。截止至2018年全球有毒蛇660余种,中国有60余种;全世界每年被毒蛇咬伤者达270万以上。[3]世卫组织于2017年成立蛇咬中毒问题工作组,战略重点是到2030年将蛇咬中毒导致的死亡和残疾减少50%。[7] 蛇毒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神经毒、血液毒及细胞毒,分别可引起局部或全身中毒症状。其中神经毒主要症状有四肢无力、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复视、眼睑下垂、呼吸浅慢等;[8]血液毒主要症状有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心悸、烦躁不安、谵[zhān]妄、便血、血尿;细胞毒使人出现肌肉酸痛、乏力,继之出现肌红蛋白尿和高钾血症;[3]混合毒同时出现神经毒素、血液毒素和/或细胞毒素的临床表现。疑似毒蛇咬伤中毒患者可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纤溶系统检查、血液生化等)和影像检查(心电图、胸片、CT、超声等);[8]毒蛇咬伤中毒的治疗在于尽早足量使用抗蛇毒血清、[1]消肿止痛、预防破伤风、抗感染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新斯的明等治疗。[8]预防被毒蛇咬伤的方式主要为进行蛇咬伤及现场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穿戴防护装备和携带蛇片、制备抗毒血清等。[1] 毒蛇咬伤后若及时处理并使用抗毒血清可降低病死率,严重者预后不佳。[3]中国有关文献中最早记载该病的是《山海经》,其后也有不少关于救治毒蛇咬伤中毒的中医典籍。[9] 分类
蛇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