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言又称“河南话”“豫语”,是中国十大方言之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话,是中国最大的方言。[1]流行于河南省境内的大部分地区,为中原官话的核心区域。河南方言被分为五大片,即开封片、淮阳片、洛阳片、安阳片、信阳片。河南方言分布在河南省淮河干流北部的广大地区。[4]此外,全国还有不少河南话的方言岛。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68.2%的河南省常住人口在日常的交流中说方言。根据时代的不同,被分别称为“河洛音、汴洛音、中州音、中原音、中原雅音”等等。[5][6][3][7] 河南方言的名称源于其地理位置,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中原腹地,因此,河南方言也被称为“中原官话”。 [8][9]中原地区是汉族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原始汉语最初分布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西半部。其中炎黄融合而成的华夏语是汉语的一支,以洛阳为标准音的华夏语后来成为东周通用全国的雅言,河南地区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语言交流频繁,进一步推动了河南方言的形成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通语”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左一带,形成客赣方言的雏形。唐朝时,洛阳话仍然被看作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