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

事物或地点相对于基准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英文名:Elevation[1]),亦称海拔高度或绝对高度,在地理学领域,海拔的定义是指某一地理位置或地理实体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通常被称为海拔高度,它是判断地形高低的基准。[2][4][5][6]世界最高点在珠穆朗玛峰,为8848.86米;最低点在马里亚纳海沟,海拔为-11034米。[3][7][8]
中国自1956年起,使用青岛港验潮站长期观测数据计算的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基准面(零高程面),中国的海拔基准点在青岛验潮站,海拔零点在新疆吐鲁番亚尔乡巴村;[9]日本东京湾的平均海平面为基准,实际测量的基准点位于旧参谋本部陆地测量部或国会前庭的“水平原点”;[4]英国以康沃尔郡纽林西南岸的平均海平面作为基准点;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平均海平面作为基准点。[4]海拔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水准测量法、三角高程测量法、GPS测量法、气压高程测量法等。[10]
通常将不同高程的海拔划分为:低于1500米为低海拔,1500米-3500米为高海拔;3500米-5500米为超高海拔,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4]海拔的变化,会对自然环境以及包括人在内的生物造成显著的影响,也是影响自然生物群落时空格局的重要因素。[11][12]

定义

海拔,亦称海拔高度或绝对高度,在地理学领域,海拔的定义是指某一地理位置或地理实体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通常被称为海拔高度,它是判断地形高低的基准。中国1957年起采用“黄海平均海平面”或“黄海基面”作为全国统一的标高起算面。该点的确定是基于对青岛海域长期海平面变化观测的平均值。因此,在中国,任何地方的高度都是以黄海零点为参考,即与海平面平均高度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标示的这个值,通常称之为标高或海拔。[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