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效曾[a](1934年1月24日—2016年11月19日),男,出生于南昌市,原籍江西吉安,中国共产党党员,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6][1][2][3] 游效曾195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6]1957年7月在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助教。[4][2]1979年7月任南京大学副教授。[2]1980年6月至1982年7月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伊利诺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进修。[2]1984年1月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2]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b]。[6]2016年11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1] 游效曾毕生致力于无机化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成键、性质和光电功能分子材料的研究。[2]在中国开拓了光电功能配合物的新领域;发展了配合物合成方法;研究了EC方程参数及加合物的线性自由规律;发展了二阶非线性光学倍频系数和磁性耦合常数的计算方法;设计组装了一系列非线性光学配合物。[4]出版了《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构分析导论》《结构化学计算》等专著。[4]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6][8]游效曾先后获评亚洲化学会基础研究报告奖[6]、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9][10]、科学出版社优秀作者奖[2]、国家重点实验室优秀个人金牛奖[4]。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