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是游牧民族训鹰文化步骤之一(驯鹰有五个步骤,打鹰、熬鹰、养鹰、驯鹰、放鹰[2]),用皮套将鹰的眼睛罩住,不让它睡觉,夜晚,人要守在鹰旁,惊扰它的睡意。[1][3]流行于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等游牧民族。[4][3][2][5]
熬鹰是训鹰其中一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契丹人的遗风。早在十世纪初叶由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时期,在朝廷里就设有专事鹰猎的部门。[4]
根据《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介绍,鹰类、隼科(所有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个人饲养猛禽是违法行为。[6][7]而柯尔克孜族的聚居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被称为“猎鹰之乡”。驯鹰习俗是柯尔克孜族在千百年来的生活中形成的独特习俗,[2]阿合奇县如今已成立“猎鹰协会”,负责开展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驯鹰习俗)实地操作培训。[8] 历史沿革
达斡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