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拳

中国传统武术代表
燕青拳又称秘踪拳、迷路拳、迷踪艺或[]猔拳,是中国拳术之一。燕青拳起源相传可追溯到唐代时期,由少林寺以僧人外出,见到一种猿状动物相斗,遂得到启发,后造此拳。[3]
具体传承不明,由多个版本流传。明确记载在清朝乾隆中期山东省岱岳人孙通所传授,其传承支脉中,陈东善一支全面、系统、完整地继承了孙通所传的燕青拳。[3][4]燕青拳以轻灵著称、强调步法的灵活性、动如闪电、手法善变、擅长贴身近摔,可谓“静若处子,动如脱兔”,而燕青刀法则勇猛、刚烈,势大力沉。[5]
燕青拳包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凝聚了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了解历史和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载体。[6]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传统的中国武术,燕青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第二批)项目编号:Ⅵ-10。[7]
燕青拳现阶段在河北沧州、山东滨州、天津上海等地都有传承。[8]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