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

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1
5
百里奚(约公元前725年—前621年)[1],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gǔ]大夫,[2]春秋时期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晚年辅佐秦穆公主持国政,使秦国称霸西戎,开地千里,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秦国大夫。[3][4][5]
百里奚年轻时曾辗转齐国、周室等地求官,均未成功。百里奚到达虞国当上大夫后不久,被晋国俘虏,晋献公将百里奚作为穆姬[a]的陪嫁奴隶送往秦国。百里奚在途中逃离秦国,跑到楚国宛邑,被楚国人抓获。秦穆公听闻他的才能,用五张黑羊皮将百里奚赎回,并将国家政事托付给他,此时百里奚已经七十岁。百里奚辅佐秦穆公期间,先后领兵扶持晋惠公晋文公登上王位,使秦国与晋国之间达成友好关系,而作为秦晋之好的友邦晋国却经历了几次大的国内动荡。秦穆公准备派兵讨伐郑国时,百里奚陈述利弊,劝阻秦穆公出征。结果秦穆公不听劝阻,在崤山大败。百里奚掌管国事期间,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倡导文明教化,谋无不当,举必有功,结束今甘肃宁夏地区的征战,称霸西戎,统一西北地区,使秦国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他死后,秦穆公亲自将他厚葬。[3][6][4]
自古至今,世人皆对百里奚的品行表示赞叹。孟子评价百里奚:“不可谓不智。”[7]赵良也说百里奚不露功名,只把德行留给后世。[6]朝鲜学者成海应认为百里奚在晋国失信在先时,仍然劝说秦穆公借粮给晋国,可以看出他的为人。[8]现代学者仓林忠认为百里奚长于筹划,多谋善荐,表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才能。[9]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