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

心理治疗法
沙盘游戏(Sandplay)又称为沙盘疗法、箱庭疗法,[1][2]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D.Kaoff)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3]
1962年,瑞士儿科医师多拉·卡尔夫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整合了英国儿科医生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Margaret Lowenfeld)的“世界技术”(The World Technique),正式提出“沙盘游戏治疗”的思想。[4][5]1985年,多拉·卡尔夫发起成立了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andplay Therapy,简称ISST),标志着沙盘游戏治疗体系的形成。[4]随后,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Kawaihayao)将其引入日本并命名为“箱庭疗法”。[2][6]沙盘游戏运用意象(积极想象)进行治疗,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象的创建,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象,营造出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由此激发治愈过程和人格(及心灵与自性的)发展。[3][4]同时,沙盘游戏治疗也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教育技术,可在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人格发展、艺术表现与创造力的培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发挥作用。[4]沙盘游戏具有象征性、轻松、安全、互动性等特点。[2][5][7]沙盘游戏的实施主要包括沙盘游戏室的设置、来访者创作作品及分享作品等,[5][8]其标准化评估主要包含评估量表和游戏信度等。[9][10]
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已在加拿大德国、美国、瑞士日本和中国等国设立了分会。[4][11]沙盘游戏已被广泛运用在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心理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和EAP(员工心理援助项目),以及专业心理分析等领域,成为国际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4][5]由于自身特点,沙盘游戏受场地限制较大,主观性较强、测量手段和效度评估工具有限等,成为其局限及不足之处。[9][12]

发展历程

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