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适用房

住宅类型
经济适用房(简称“经适房”,英文:affordable housing)[1][2],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3]经济适用房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单套面积设定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实用效果。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按建设成本确定。[4]
1991年6月份,国务院就在《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大力发展经济适用的商品房,优先解决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5]1997年至1998年是房改的关键时期,也是房地产行业的起步时期,经济适用房于1998年适时推出。1998年至2005年是经济适用房高速发展时期。2005年至2006年经济适用房出现质疑声音。2006年8月经济适用房进入转型期。[6]
国家于2002年出台了《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7][8],2004年出台《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9],在2007年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3]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0]
经济适用房是保障性住房序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经济适用房政策,原本的目标受众群体将不得不选择其他方式来满足住房需求,如购买商品房、寻找其他保障性住房或租房。在刚性住房需求的背景下,如果没有经济适用房政策来分流这部分人群,楼市将进一步暴涨,进而可能影响社会稳定。[11]

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