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指研究者主动操纵、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是因变量的原因。自变量有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之分。如果实验者操纵的自变量是连续变量,则实验是函数型实验;如实验者操纵的自变量是类别变量,则实验是因素型实验。[1]每一个真正的实验的标志性特点就是有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IV),即一个由研究者控制的可调节或者可变化的实验特征。因为它们独立于它们在自然条件中的时空变化来源。研究者可以决定是否施加这个自变量于某一特定参与者身上,或者某些参与人群中,可以决定这个变量的程度或强度。自变量可以与因子设计【Factor Design】结合起来,然后估计它们的交互影响。在实验室实验【Laboratory Experiment】中,自变量非常关键,因为它构成了因果推断的基础。[2] 简介
在心理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在数学等式中能够影响其他变量的一个变量叫做自变量。自变量的应用范围很广,从数学、函数到计算机、编程,无处不在。 自变量一词来自数学。在数学中,y=f(x)。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将这个方程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自变量有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之分。如果实验者操纵的自变量是连续变量,则实验是函数型实验。如实验者操纵的自变量是类别变量,则实验是因素型的。在心理学实验中,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要有一个有机体作为被试(符号O)对刺激(符号S)作反应(符号R),即S-O—R。显然,这里刺激变量就是自变量。 在数学等式中能够影响其他变量的一个变量叫做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