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粉

通常分为光致储能夜光粉和带有放射性的夜光
1
4
荧光粉是一种晶体粉状材料,由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的硫化物、氦化物和氧化物等组成主体,包括基质、激活剂、敏化剂等组成部分。荧光粉通常分为光致储能荧光粉和带有放射性的荧光粉两类。光致储能荧光粉能够在被自然光、日光灯光、紫外光等照射时储存光能,在停止光照后再缓慢地以荧光的方式释放,所以在夜间或者黑暗处,仍能看到发光,持续时间长达几小时至十几小时。放射性荧光粉是在荧光粉中掺入放射性物质,利用射线激发荧光粉发光,此类荧光粉有毒有害,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应用范围较小。一般都可燃烧,燃烧剧烈者甚至可引发爆炸,可采用水、沙土、二氧化碳等灭火剂。荧光粉可用作染料、有机颜料、涂料、光氧化剂、光学增白剂、防伪标记、太阳能捕集器等。[2][3][1][4]

发现历史

1600年,鞋匠兼炼金术士卡斯凯罗斯( Vincentius Casciarolus )焙烧岩石时发现石头在经阳光照射后可以发出红色辉光。科学家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于十七世纪中叶,给出荧光体" phosphor "这一名词。[5]
十九世纪,人们在研究放电发光现象的过程中开发了荧光灯和荧光粉,法国科学家贝奎勒尔( Becquerel )和英国科学家斯托克斯( Sto-kes )给出"荧光"( fluorescence )这个名词的具体定义是特指荧光体在被照射期间所产生的光致发光现象。[5]
1953年至1960年间,最早的彩色显像管开始批量生产。生产荧光粉使用了磷酸盐元素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