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沙蒿

桔梗目菊科植物
藏沙蒿(学名:Artemisia wellbyi Hemsl. et Pears. ex Deasy),是中国的特有植物。生长于海拔3,600米至5,3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坡草地、山坡草地植物群落的优势种、为高山草原、河湖边沙砾地、高山草原、砾质坡地、高山草甸附近和主要伴生种,未由人工引种栽培。藏沙蒿青藏高原分布广、适应性强,富含脂肪,青草期牲畜采食较少,但晚秋霜后异味减少,羊喜食,是羊的抓瞟饲草。冬春枯草期,牛,马采食。

形态特征

半灌木草本。主根粗壮,木质;根状茎粗短,有少数营养枝。茎多数,成丛,高15-28厘米,下部木质,上部草质,上部具短、斜向上的分枝;茎、枝、叶两面初时密被灰白色或淡灰黄色绢质柔毛,后毛稀疏或脱落无毛。叶质稍厚,茎下部叶卵形或长卵形,长1.5-2.5厘米,宽0.8-1.8厘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3-4枚,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5毫米,宽0.5-2毫米,叶柄长1-2厘米;中部叶长卵形,长1-2厘米,宽0.5-1.5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3(-4)枚,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4-1(-1-8)厘米,宽1-1.5毫米,初时被毛,后无毛,叶柄长0.5-1.5厘米,基部有小型的假托叶;上部叶5或3全裂,无柄;苞片叶3深裂或不分裂,线形。头状花序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2.5-3.5(-4)毫米,有短梗或近无梗,数枚至10多枚在茎端或在分枝上初时排列略紧密,后渐疏离,排成穗状花序或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狭窄、疏松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略小,卵形,背面绿色,初时被微柔毛,后光滑无毛,边狭膜质,中、内层总苞片长卵形,背面无毛,边缘宽膜质或全为半膜质;雌花5-14朵,花冠狭圆锥状或狭管状,花柱长,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8-16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钝,花柱短,先端稍膨大,2裂,不叉开。瘦果倒卵形。花果期7-11月。

生长环境

藏沙蒿生于西藏中西部及南部海拔3600一5100(5300)m的河湖边的砂砾地、山坡草原、砾坡或高山草地,是西藏草原常见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