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三马-抖音百科
西北三马,指的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盘踞中国西北宁夏、青海地区的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三个回族伊斯兰教军阀集团合称。[1][3] 以“西北三马”为代表的马家军发迹于清末的回军马占鳌部,马占鳌[áo]因镇压西北回民起义有功而加官进爵,其部下马海宴、谋士马千龄的二子马福禄(马鸿宾之父)、四子马福祥(马鸿逵之父)均在护卫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中建立功勋,由此被清政府记名封官,直到辛亥革命后马家军发展出马福祥和马鸿逵父子以及马鸿宾的“宁马”、马麒马步芳父子的“青马”,[2]他们“以 甘、河、回、马”(即甘肃人、河州人、回族、马姓)这四条为用人标准,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经数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左右西北局势的军阀武装。[1]1943年马步芳吞并了其兄马步青的势力。其后,西北回军主要是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三大股势力,被称为“西北三马”,直到1949年被人民解放军消灭。[4] 西北三马在青海、宁夏的统治期间发展近代交通和工业,推动地方的社会文化改良,促进地方近代民众教育发展,对西北地区的近代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5][6]而且抗战期间积极对抗日军及伪军,对保证西北抗日后方的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7]但西北三马尤其是马步芳在其辖区内统治残暴,对当地的人民群众和社会生态造成严重伤害,违背历史进步的趋势。[1][2] 名称由来
“西北三马”以及马家军的发迹起源于清末的第一次“河湟事变”[a],清同治年间,西北发生回民暴动,左宗棠率湘军平叛,河州回帅马占鳌率众投降,将所部整编成三旗马队:马占鳌为督带兼中旗管带,马悟真为左旗管带,马永瑞为右旗管带,马海宴为步队管带。马占鳌的部下马海宴、谋士马千龄的二子马福禄(马鸿宾之父)、四子马福祥(马鸿逵之父)于八国联军侵华之际随甘军首领董福祥进京勤王,后马海宴在护卫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的途中病死,朝廷追认为他为记名总兵,并令其子马麒以简练军哨官承袭父职;而马千龄的二子马福禄阵亡于正阳门,马福祥则因在山西和陕西交界的风陵渡“护驾有功”而被授予提督记名,后马福祥奉命返回甘肃,被清廷任命为靖远、庄浪协镇,辛亥革命后被任命为宁夏护军使、绥远都统,因此马福祥和马鸿逵父子以及马鸿宾这一支马家军被称为“宁马”。马海宴之子马麒(马步芳之父)在辛亥革命后担任青海西宁镇总兵,后于1930年担任青海省主席,因此马麒马步芳父子这一支马家军被称为“青马”。[2]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西北马家军通过周旋于北洋政府和各派军阀间而不断壮大,逐渐发展出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三大军阀集团,合称“西北三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