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态度模型(又称三元态度模型)是霍夫兰和卢森堡1960年在消费者行为学领域提出的理论模型,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心理过程来说明消费者态度的形成。该理论认为态度由情感(Affect)、行为倾向(Behavior Tendency)和认知(Cognition)3个维度构成。情感是指个人的主观感觉,行为倾向是指个人的行为动作或意向,认知是指个人具备的知识与信念。该模型还运用了层级效应来分析认知、情感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三种层级关系,分别为标准学习层级关系、低介入层级关系和经验层级关系。[1][2] 基本介绍
感情是指消费者对态度对象的感觉。行为包括人们想要对某一态度采取的行动的意向,但意向不一定会发生实际行动。认知是指消费者对一个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信念。
这个模型强调了认知、感情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的态度不能简单地由他们对该产品信念的识别来决定。态度的三个元素都很重要,但是由于消费者对态度对象的动机水平不同,态度的三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也不同。由此,态度研究人员提出了层级效应(hierarchy of effects)的概念来解释这三种元素的相对影响。每一层级都规定了态度形成的固定步骤。如下所示:
标准学习层级(standard learning hierarc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