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面狸

分布于亚洲的灵猫科动物
花面狸(学名Paguma larvata),又称果子狸,是生活在东亚东南亚喜马拉雅地区的一种灵猫科动物,多栖息于原始常绿林落叶次生林等各种形式的森林栖息地,以果实和小型动物为主食[1]。花面狸外形毛色因地理分布差异,存在较大变化,但一般从前额到鼻垫有一条中央纵纹,眼上有面积较大的白斑,并可延伸至耳基部。身体无斑点,毛色由灰褐色至浅褐色、深褐色不等,头面部颜色较深,多呈黑色[1]。头体长约40~69厘米,体重3~7千克[2][3]
由于分布广、数量多,且大部分野生种群不存在严重威胁,2015年花面狸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评定为无危(LC)[4]。在中国,花面狸被列入2000年颁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5]

分类及命名历史

命名历史

1827年,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汉密尔顿·史密斯(Charles Hamilton Smith)首次记述了花面狸,但史密斯错误地将其视为一种獾类[6],命名为“Gulo larvata”,其种名取义于拉丁语“larva”,意为“假面具”,强调此物种如面具一般的面部花纹[7]。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花面狸的模式产地难以查考,但据估计产自中国南方,可能为广州附近[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