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琴

大型弹弦乐器
竖琴(harp)是一种大型拨弦乐器,是现代管弦乐团的重要乐器之一。竖琴可用于独奏、重奏和合奏,属多功能的复音乐器。其流传地区甚广,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区均有竖琴类的乐器。竖琴在古埃及称为贝尼琴,古希腊和古罗马称为里拉琴,中国古代有一种称之为箜篌的竖琴。[1]
竖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四千年,其最初的发源地位于古地中海和中东地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发掘的拱形竖琴,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第一把竖琴,距今约有2500年的历史。纵观整个竖琴的演变史,竖琴自身在调性及半音上的局限是促使其发展改进的一大重要原因。[3]16世纪时,胡安·贝尔穆(Juan Bermudo)比照键盘乐器,发明了双排弦竖琴。17世纪,在双排弦竖琴后,又出现了三排弦竖琴及镰钩竖琴。18世纪时出现了交叉弦竖琴及半音阶竖琴。17世纪末、18世纪初踏板竖琴演变而来。到了19世纪初,艾拉尔德(Sébastien Érard)发明了双次动作踏板竖琴。[2]20世纪上半叶,尼龙弦被发明,逐渐改变了古典式弦琴,使竖琴与古典吉他(古典式弦琴两大经典形式)在短期内普及了尼龙弦。[4]
竖琴落地琴架呈三角框形弓状,琴弦与斜向的共鸣板表面约成35°角。其琴弦有47根,7个踏板。利用踏板,可使竖琴变换为任何语的自然七声音阶,结合“等音”原理,又可将竖琴的自然音阶7弦变成各种由4个音结合的七和弦,其最佳音质在中音区。[5][6]

历史流变

起源